第十五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9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企业参展。中建三局数字展厅由大国建造、大国重器、科技引领、互动体验4大版块组成,集中展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技术及成果。
近年来,中建三局全方位参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实施了2300余公里市政公路、城市高架,1500余公里铁路,300余公里地铁,70余个枢纽机场,40余座特大型桥梁……在本次展览上,中建三局集中展示了盾构智慧管理平台等智慧建造成果,行业首创的“造塔机”、移动式高精度测量机器人、5G塔机、混凝土智能作业机器人等基建“利器”,以及刷新3项世界纪录的桥梁不平衡转体施工技术等。
步入中建三局数字展厅,企业自主研发的“造塔机”模型映入眼帘,实现了桥塔施工“工厂流水化作业”,具有一键启动、同步顶升、自动调平、实时监控、安全平稳、精准高效等优点,能抵御10级大风,封闭式的作业环境让高空施工如履平地,改变了传统爬模施工方式,极大提升施工安全、质量与效率。
“造塔机”十分智能,操作员只需要按下启动键,4个千斤顶同步顶升,关键受力点的智能芯片连接电脑,自动监控荷载、尺寸等参数,一旦高度误差超5毫米,系统就会报警且自动“停工”。
展厅内,中建三局工程指挥中心这个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运维平台吸引众多嘉宾驻足参观。作为“三局智造体系”大脑,工程指挥中心由数据中心、运营管理中心、指挥和应急响应中心组成,通过全景监控、会商系统、单兵巡检、远程协同等功能,可对海内外2000余个项目实时监测、远程指挥。PG电子
如果说工程指挥中心是“智慧大脑”,那么位于2000余个项目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则是“千里眼”“顺风耳”。通过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墨斗IOT物联网平台,接入十万个摄像头及智能化劳务管理、消防烟感报警、扬尘噪音监控、智能水电监测、5G智能安全帽等数十种智能设备,如同嵌入项目肌体的“神经末梢”,实现一键式管理。PG电子
隧联网也备受关注,它是基于BIM+GIS技术构建一个项目实施级的管理工具,为安全、技术、质量、进度等管理提供分析和决策,可实体定制360度的全视角三维场景,具有多级联动、计算分析、实时预警、通用性强、N次开源等特点。
在现场,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可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地铁等领域的移动式高精度测量机器人亮相。该机器人采用北斗技术,装载多感融合的定位与导航控制系统,具备自动行驶、调平、设站、测量、放样等功能,综合测量精度在2毫米内,综合测量速度8秒可测试一个点位,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测量,并能在高温、极寒、低氧环境正常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5G塔机拥有“千里眼”,坐在办公室就能轻松操控百米高空吊机,变革传统塔机生产作业方式。其利用5G通讯技术与智能化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使塔机操作人员和控制系统能全方位地感知现场塔机的工况。采用塔吊720度安全监管系统,借助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和高清可视化影像传输设备,达到吊钩可视化,对塔机状态实时监控,使塔吊运行更安全。
展位上还展示了“零海拔屋”,这是中建三局创新提出“建筑增压补氧”理念,自主研制的“高海拔宜居增压建筑”(“零海拔屋”),可在30分钟内将海拔4000米的人居环境指标调节至“零海拔”水平,有效解决了高原反应问题,打造了“类平原”式宜居环境。
工作人员介绍,“零海拔屋”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可“搭积木”建造,实现模块任意组合、自由拓展,实现不同场景的空间需求;集成了增压补氧系统、气流组织系统、安全冗余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舱体每平方米承压能力达5吨以上,建筑群每小时漏气率仅2.7%,远低于高压氧舱规范值。通过光伏发电和余热回收等技术,实现“零能耗”运行。
“整体来说,它具有功能齐全、建造方便、气密性好、智能环保的特点,能广泛应用干高海拔地区旅居、工程建设、医疗科考等领域。”工作人员表示。(潘思名 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