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平台网站

PG PG电子 APP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G电子
PG电子7X24小时服务热线:

18180776313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PG PG电子 APP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3-07-25点击数:

  1978年,青岛市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是发电机、电动机、微电机、变压器、整流器、电线电缆、蓄电池、灯具、燃气灶、太阳能等产品的生产和电气机械的修理等。至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该类企业5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其中,电机制造业6个,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个,电工器材制造业10个,日用电器制造业10个,照明器具制造业11个,其他制造业3个。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工业企业148个,从业人员2.0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40人,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出货值6.23亿元,利税总额917万元。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工业企业有612个(电机制造企业89个,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322个,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企业92个,电池制造企业14个,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企业22个,照明器具制造企业46个,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27个),从业人员5.32万人。工业总产值134.58亿元,出货值27.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1.81亿元,利润总额5.24亿元。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该类企业21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89.1亿元,出货值38.18亿元,利税总额17.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有21个,分别是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天一集团有限公司、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四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能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三钢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青岛华光电缆有限公司、益和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润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创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青岛悠进电装有限公司、青岛华通电器成电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富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三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分公司、青岛金岭电器有限公司、青岛京信电子有限公司。

  1978年,青岛市有青岛电机厂、青岛东风电机厂、四方电机厂、青岛微电机厂、青岛红旗电机厂等电机生产企业,具有交直流电机、录音机电机、控制微电机的生产能力。全年共生产交流电动机13.57万千瓦。1980年之后,电机行业强调专业化生产,产品结构实行调整。青岛纺织机械厂开始制造高效节能的FX系列电动机,用以满足青岛纺织专用电机急增需求。青岛电机厂开始承接生产有触点摩托车磁电机,用以满足摩托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青岛纺织电机厂开始生产FO系列产品。80年代,一批区、县企业也转产电机,并逐步发展成为电机专业制造厂。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电机制造企业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958万元。全年共生产发电机107台,交流电动机27万千瓦。1984年,青岛微电机厂从日本引进录音机电机生产线,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录音机电机生产线年,该厂生产的录音机永磁直流电动机总产量达221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1/3,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1987年,该厂生产的录音机永磁直流电动机获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电机制造企业14个,从业人员379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8人(高级技术职务18人),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出货值1027万元。全年共生产发电设备2.05万千瓦,交流电动机18.07万台,直流电动机158.47万台,微电机53万台。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纺织机械厂、青岛电机厂、青岛红旗电机厂、青岛第二电机厂、青岛第三电机厂等。1996年后,青岛市在改造老企业的同时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发展新企业。1996年,青岛电机厂实施破产。1997年,青岛微电机厂破产重组为青岛青微电器有限公司。2001年,艾默生电气公司在胶州市投资成立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高新技术、高效节能电机,供应亚洲和美国的家电市场。2002年,韩资企业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在李沧区郑庄工业园成立,主要生产小功率家用电器电机,供应GE、LG、三星等国外大型家电公司。2003年,青岛菱达机械有限公司在即墨市龙泉镇成立,主要生产微电机及电动工具、水泵、木工机械等。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全市电机制造企业89个,其中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企业26个,电动机制造企业36个,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企业27个。全部从业人员760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53人),工业总产值27.01亿元,出货值11.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6亿元,利润总额7552.4万元。全年共生产发电机4.42万台,发电机组1640台、1.21万千瓦,直流电动机497.15万台、2003.29万千瓦,交流电动机494.04万台、830.31万千瓦,微电机5.74万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天一集团青岛红旗电机公司(原青岛红旗电机厂)、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四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三钢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青岛金岭电器有限公司、青岛菱达机械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4.29亿元、3.84亿元、3.59亿元、2.83亿元、1.73亿元、1.72亿元、1.09亿元、8890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电机制造企业25个(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企业7个,电动机制造企业11个,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企业7个),工业总产值44.71亿元,出货值15.92亿元,利税总额5.32亿元。

  1978年,青岛市生产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变压器厂、青岛整流器厂、青岛纺织电器厂等,主要产品有变压器、电力整流器、低压开关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变压器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山东省重点生产变压器的厂家之一。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生产整流器的企业——青岛整流器厂加大新产品研发,1979~1985年,先后研制成功100千伏安可控硅不停电电源、真空自耗电极电炉电源、KGDAJ系列电镀电源、“东风六号”KGYA系列整流设备等数十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980年5月,中央、国务院、、国防科委向青岛整流器厂发出贺电,祝贺该厂为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作出的贡献。1984年,青岛变压器厂被山东省机械厅正式定点为变压器专业生产厂,并被机械部定点为中小型变压器专业生产厂。1985年,黄岛电气设备厂(后改制为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以中低压开关生产为主。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青岛市有乡镇以上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2933万元。全年共生产变压器3万千伏安,互感器776台,电力整流器2万千伏瓦。1986年,青岛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位于胶南市临港经济区,是电力部门定点生产高低压开关柜、输配电成套设备和电力变压器的私营企业。1987~1993年,青岛整流器厂开发出用于导弹发射的地面控制电源和用于卫星发射的地面控制电源。1989年,青岛变压器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并试制成功第一台110kv级电力变压器。1994年,以青岛变压器厂为核心组建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奥地利ENCO公司技术软件,开发出第一台SC8系列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与西安变压器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台110kv级全密封、免维护电力变压器。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55个,从业人员81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85人(高级技术职务87人),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出货值3.16亿元,利税总额128万元。全年共生产变压器162.05万千伏安,整流器1.68万千伏安,高压隔离开关122组,高压断路器6045台,高压开关板950面,低压开关板13.33万面,高压负荷开关512台。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变压器厂、青岛整流器总厂、青岛电器厂、青岛开关厂、黄岛电气设备厂、青岛起重电器厂等。90年代中期后,因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一批新输配电企业相继成立,如青岛韩荣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提迪凯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富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天湾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城南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利达电器有限公司、青岛大裕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千葆电子有限公司、青岛鑫山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创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2001年后,青岛市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质量建设,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原青岛变压器厂)两台SZ9-10000/35产品被选为“神舟”五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监测变电设备。2004年3月,中德合资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箱式变电站生产为主。2005年12月,青岛整流器股份有限公司(原青岛整流器厂)因担保负债,被依法裁定破产。

PG PG电子 APP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图1)

  2003年,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为“神舟”五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提供两台发射监测变电设备。图为公司变压器生产车间。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322个,其中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企业56个,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21个,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155个,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70个,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20个。全部从业人员2.76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6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33人)。工业总产值56.08亿元,出货值1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0.8亿元,利润总额2.47亿元。全年共生产变压器117.64万台、145.55万千伏安,互感器381.27万台,电感器1261.89万台,电路开关、保护及连接用电气装置3216.12万台,高压开关板6865面,低压开关板90.01万面(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原黄岛电气设备厂)、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创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华通电器成电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富元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2.74亿元、2.86亿元、2.39亿元、1.89亿元、1.67亿元、1.4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72个(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企业23个,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7个,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16个,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20个,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6个),工业总产值69.91亿元,出货值13.72亿元,利税总额5.77亿元。其中,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变压器行业中产值指标列前5位,主导产品“青波”牌变压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978年,青岛市电线电缆的生产企业有青岛电线厂(原青岛大新电线厂)、青岛红卫电线厂,产品有铜芯橡皮套电缆、铜芯塑料电线、铝芯塑料皮电线年,全市共有乡镇以上电线个(青岛电线厂、青岛红卫电线厂、青岛第十七中学校办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5304万元。全年共生产电力电缆1583千米,裸铝线吨,布电线年代后期,全市在加强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的同时发展了一批新企业。1986年,青岛电线厂更名为青岛电缆厂并注册“青缆”牌商标,完成了对电气装备用线缆和电力电缆的技术改造,工艺和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并成为机电部定点电线电缆生产厂家之一。同年,青岛第十七中学校办工厂更名为青岛电工材料厂。1988年,青岛红卫电线厂更名为青岛电线年,青岛变压器厂亦开发电磁线吨。同年,新建青岛市市南区振华电磁线厂,专业生产电磁线年,青岛电缆厂与韩国大韩电线株式会社、香港金宝岛电缆公司合资成立的青岛青大电缆有限公司正式运作,主要生产裸线、电磁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布电线等。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青岛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电线万元。全年共生产电力电缆7686千米,通讯电缆435千米,全塑市线万对千米,电线万千米,裸铝线吨,钢芯铝绞线吨,裸铜线吨。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青大电缆有限公司、青岛电力电线电缆厂、青岛电线年的青岛电线一厂宣布破产。同年,前身为崂山区沙子口镇汉河村的村办企业——汉河电线厂改制为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之后,该企业在线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大型企业竞争力纷纷衰退的环境下,连续多年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发展,成为青岛市线缆生产的领军企业,在全国电线电缆制造行业综合效益排名中位居前列。2004年9月,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汉河”牌电缆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建设逐年扩张,电力需求连年增加,城乡电网普及改造等原因,青岛电线、电缆制造业在数量和规模方面有了迅速的发展。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企业92个,从业人员1.0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60人),工业总产值42.68亿元,出货值2.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6.61亿元,利润总额1.71亿元。全年共生产电线亿米,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5216.09对千米,电力电缆2.31亿米,裸铜线吨。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中能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华光电缆有限公司、青岛海润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悠进电装有限公司、青岛三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03亿元、3.31亿元、2.52亿元、2.08亿元、1.68亿元、1.26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30个,工业总产值57.66亿元,出货值2.55亿元,利税总额5.11亿元。

  1978年,青岛的蓄电池制造企业仅有青岛蓄电池厂一家规模较大。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汽车、拖拉机制造业的发展,青岛也相继建立起一批乡镇办小型蓄电池制造厂。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全市乡镇以上蓄电池制造企业共有5个,工业总产值1908万元,年产铅酸蓄电池15.57万千伏安时、干电池1627万只,产品品种有DT、3-Q、6-Q等3个系列、25种规格。当年,青岛蓄电池厂铅酸蓄电池产量达到13.15万千伏安时,占山东省机械工业系统同行业总产量的2/3,居山东省内4个专业厂之首。该厂生产的“曙光”牌铅蓄电池和起动用铅蓄电池,于1983年分别被评为全国一等品和省优质产品。1986~1995年,全市蓄电池制造工业发展较为平稳,企业数量变化不大。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青岛市共有乡及乡以上蓄电池制造企业7个,工业总产值6738万元;原电池制造企业1个,工业总产值128万元。全年共生产蓄电池26.9万千伏安时,原电池197万只。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蓄电池厂、青岛电气设备联合公司、青岛渤海船舶器材厂、青岛骏马蓄电池厂、青岛异型蓄电池厂。进入21世纪后,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存在严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影响较大,成为青岛限制性发展产业。电池生产最早,也是90年代生产规模最大的青岛蓄电池厂,因经营不善于2003年破产。新型蓄电池则开始发展。2001年,澳柯玛集团3000万只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竣工投产,日产量10万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电容总量、循环使用寿命、内阻等主要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电池制造企业14个,全部从业人员3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人,工业总产值4440.1万元,出货值117.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4188.5万元,利润总额-124.3万元。全年共生产蓄电池1531.77万只,酸性蓄电池8200千伏安时、2.46万只,碱性蓄电池1.8万只,锂蓄电池1524.13万只,原电池及原电池组(折R20标准只)160万只,碱性锌锰电池160万只。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该类企业只有位于即墨市北安工业园的青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其前身是青岛电气设备联合公司,是制造生产高低压电气成套设备、变配电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应急电源及各种铅酸蓄电池的专业化公司,蓄电池生产历史达50余年。公司先后开发EPS电源、直流屏、各种动力柜、非标控制柜、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各规格起动用及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等新产品。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1828万元,职工60人。其他一些企业规模很小。

  1977年,青岛电气焊五金加工厂改称青岛煤气用具厂,开始生产液化气钢瓶和煤气灶具。1984年,该厂钢瓶产量达到12.05万只、煤气灶5.09万台。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青岛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燃气用具制造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全年共生产燃气灶67.84万台。主要企业有青岛煤气用具厂、青岛喜马煤气用具有限公司、青岛优源工艺铸造有限公司、青岛琴畅制罐有限公司等。90年代初,青岛市区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开始推广,仅1997年全市全年就推广家用太阳能热水器2万多平方米。为适应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需求,1999年青岛凯特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凯特阳光”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等,并发展成为青岛市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的领军企业。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企业22个(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的器具制造企业20个,其他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企业2个)。全部从业人员67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4人),工业总产值8043.3万元,出货值3.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882.2万元,利润总额52.9万元。全年共生产燃气灶59.35万台,燃气热水器3.25万台,太阳能用具300台,太阳能热水器1.49万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牛牛燃气用具有限公司、青岛凯特电器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553万元、1530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5个,完成工业总产值9710万元,出货值22万元,利税总额317万元。

  1978年,青岛市主要照明器具生产企业有青岛光明灯具厂、青岛灯具二厂、青岛纱管电镀厂等。1979年,青岛纱管电镀厂试制落地灯,当年产2419台。之后,先后研制生产出高档台灯、吊灯、壁灯,并为工矿企业生产工矿灯。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照明器具制造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865万元,主要从事电光源制造、照明灯具制造和灯用电器附件制造等。全年产照明电器1508万只。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照明器具制造企业29个,从业人员248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3人(高级技术职务33人);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出货值2.25亿元,利税总额510万元。全年共生产民用灯具170万只,灯头30万只,灯座70万只,灯用镇流器7万只,手电筒12万只,灯用钼丝2.34万米。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澳柯玛集团灯具公司、青岛电热照明设备厂、青岛光明灯具厂、青岛灯具二厂等。90年代中期之后,外资企业纷纷落户青岛,加入到照明器具制造行列。1997年,中韩合资企业青岛莱特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卤素车灯、氙气灯等。1998年,韩资企业青岛东洋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白炽灯、卤素灯、汞灯等。2003年,韩资企业青岛亿益灯具有限公司在胶州市大沽河工业园成立,主要生产室内灯具,包括水晶灯、玻璃灯以及其他类型的吊灯、吸顶灯和壁灯等。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照明器具制造企业46个(电光源制造企业6个,照明灯具制造企业29个,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制造企业11个)。全部从业人员22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2人),工业总产值1.79亿元,出货值9698.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83亿元,利润总额702.6万元。全年共生产电光源3174.52万只,灯具及照明装置1851.43万套(台、个),灯具镇流器4.6亿个,灯座、插头及插座2.02亿个。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东洋电器有限公司、青岛捷特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亿益灯具有限公司、青岛莱特电器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3331万元、2134万元、1986万元、1787万元。生产照明灯具历史悠久的青岛灯具二厂(建于1968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主要生产“宝光”牌日光灯、节能灯、高压汞钠路灯、庭院柱灯、草坪灯、工矿灯等,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578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6个,工业总产值8.61亿元,出货值1.5亿元,利税总额5214万元。

  1985年,青岛市有乡镇以上其他电气机械制造企业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215万元。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其他电气机械制造企业1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614万元。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27个(车辆专用照明及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企业5个,其他未列明的电气机械制造企业22个)。全部从业人员31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5人),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出货值6933.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利润总额2373.2万元。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京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晶星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青岛捷特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08亿元、2991万元、2134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7.15亿元,出货值4.49亿元,利税总额3108万元。

  1978年,青岛市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是发电机、电动机、微电机、变压器、整流器、电线电缆、蓄电池、灯具、燃气灶、太阳能等产品的生产和电气机械的修理等。至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该类企业5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其中,电机制造业6个,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个,电工器材制造业10个,日用电器制造业10个,照明器具制造业11个,其他制造业3个。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工业企业148个,从业人员2.0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40人,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出货值6.23亿元,利税总额917万元。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工业企业有612个(电机制造企业89个,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322个,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企业92个,电池制造企业14个,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企业22个,照明器具制造企业46个,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27个),从业人员5.32万人。工业总产值134.58亿元,出货值27.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1.81亿元,利润总额5.24亿元。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该类企业21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89.1亿元,出货值38.18亿元,利税总额17.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有21个,分别是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天一集团有限公司、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四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能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三钢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青岛华光电缆有限公司、益和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润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创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青岛悠进电装有限公司、青岛华通电器成电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富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三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分公司、青岛金岭电器有限公司、青岛京信电子有限公司。

  1978年,青岛市有青岛电机厂、青岛东风电机厂、四方电机厂、青岛微电机厂、青岛红旗电机厂等电机生产企业,具有交直流电机、录音机电机、控制微电机的生产能力。全年共生产交流电动机13.57万千瓦。1980年之后,电机行业强调专业化生产,产品结构实行调整。青岛纺织机械厂开始制造高效节能的FX系列电动机,用以满足青岛纺织专用电机急增需求。青岛电机厂开始承接生产有触点摩托车磁电机,用以满足摩托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青岛纺织电机厂开始生产FO系列产品。80年代,一批区、县企业也转产电机,并逐步发展成为电机专业制造厂。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电机制造企业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958万元。全年共生产发电机107台,交流电动机27万千瓦。1984年,青岛微电机厂从日本引进录音机电机生产线,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录音机电机生产线年,该厂生产的录音机永磁直流电动机总产量达221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1/3,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1987年,该厂生产的录音机永磁直流电动机获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电机制造企业14个,从业人员379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8人(高级技术职务18人),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出货值1027万元。全年共生产发电设备2.05万千瓦,交流电动机18.07万台,直流电动机158.47万台,微电机53万台。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纺织机械厂、青岛电机厂、青岛红旗电机厂、青岛第二电机厂、青岛第三电机厂等。1996年后,青岛市在改造老企业的同时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发展新企业。1996年,青岛电机厂实施破产。1997年,青岛微电机厂破产重组为青岛青微电器有限公司。2001年,艾默生电气公司在胶州市投资成立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高新技术、高效节能电机,供应亚洲和美国的家电市场。2002年,韩资企业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在李沧区郑庄工业园成立,主要生产小功率家用电器电机,供应GE、LG、三星等国外大型家电公司。2003年,青岛菱达机械有限公司在即墨市龙泉镇成立,主要生产微电机及电动工具、水泵、木工机械等。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全市电机制造企业89个,其中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企业26个,电动机制造企业36个,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企业27个。全部从业人员760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53人),工业总产值27.01亿元,出货值11.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6亿元,利润总额7552.4万元。全年共生产发电机4.42万台,发电机组1640台、1.21万千瓦,直流电动机497.15万台、2003.29万千瓦,交流电动机494.04万台、830.31万千瓦,微电机5.74万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天一集团青岛红旗电机公司(原青岛红旗电机厂)、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四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三钢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青岛金岭电器有限公司、青岛菱达机械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4.29亿元、3.84亿元、3.59亿元、2.83亿元、1.73亿元、1.72亿元、1.09亿元、8890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电机制造企业25个(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企业7个,电动机制造企业11个,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企业7个),工业总产值44.71亿元,出货值15.92亿元,利税总额5.32亿元。

  1978年,青岛市生产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变压器厂、青岛整流器厂、青岛纺织电器厂等,主要产品有变压器、电力整流器、低压开关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变压器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山东省重点生产变压器的厂家之一。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生产整流器的企业——青岛整流器厂加大新产品研发,1979~1985年,先后研制成功100千伏安可控硅不停电电源、真空自耗电极电炉电源、KGDAJ系列电镀电源、“东风六号”KGYA系列整流设备等数十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980年5月,中央、国务院、、国防科委向青岛整流器厂发出贺电,祝贺该厂为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作出的贡献。1984年,青岛变压器厂被山东省机械厅正式定点为变压器专业生产厂,并被机械部定点为中小型变压器专业生产厂。1985年,黄岛电气设备厂(后改制为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以中低压开关生产为主。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青岛市有乡镇以上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2933万元。全年共生产变压器3万千伏安,互感器776台,电力整流器2万千伏瓦。1986年,青岛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位于胶南市临港经济区,是电力部门定点生产高低压开关柜、输配电成套设备和电力变压器的私营企业。1987~1993年,青岛整流器厂开发出用于导弹发射的地面控制电源和用于卫星发射的地面控制电源。1989年,青岛变压器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并试制成功第一台110kv级电力变压器。1994年,以青岛变压器厂为核心组建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奥地利ENCO公司技术软件,开发出第一台SC8系列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与西安变压器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台110kv级全密封、免维护电力变压器。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55个,从业人员81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85人(高级技术职务87人),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出货值3.16亿元,利税总额128万元。全年共生产变压器162.05万千伏安,整流器1.68万千伏安,高压隔离开关122组,高压断路器6045台,高压开关板950面,低压开关板13.33万面,高压负荷开关512台。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变压器厂、青岛整流器总厂、青岛电器厂、青岛开关厂、黄岛电气设备厂、青岛起重电器厂等。90年代中期后,因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一批新输配电企业相继成立,如青岛韩荣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提迪凯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富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天湾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城南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利达电器有限公司、青岛大裕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千葆电子有限公司、青岛鑫山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创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2001年后,青岛市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质量建设,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原青岛变压器厂)两台SZ9-10000/35产品被选为“神舟”五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监测变电设备。2004年3月,中德合资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箱式变电站生产为主。2005年12月,青岛整流器股份有限公司(原青岛整流器厂)因担保负债,被依法裁定破产。

PG PG电子 APP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图1)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322个,其中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企业56个,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21个,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155个,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70个,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20个。全部从业人员2.76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6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33人)。工业总产值56.08亿元,出货值1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0.8亿元,利润总额2.47亿元。全年共生产变压器117.64万台、145.55万千伏安,互感器381.27万台,电感器1261.89万台,电路开关、保护及连接用电气装置3216.12万台,高压开关板6865面,低压开关板90.01万面(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原黄岛电气设备厂)、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创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华通电器成电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富元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2.74亿元、2.86亿元、2.39亿元、1.89亿元、1.67亿元、1.4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72个(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企业23个,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7个,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16个,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20个,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6个),工业总产值69.91亿元,出货值13.72亿元,利税总额5.77亿元。其中,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变压器行业中产值指标列前5位,主导产品“青波”牌变压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978年,青岛市电线电缆的生产企业有青岛电线厂(原青岛大新电线厂)、青岛红卫电线厂,产品有铜芯橡皮套电缆、铜芯塑料电线、铝芯塑料皮电线年,全市共有乡镇以上电线个(青岛电线厂、青岛红卫电线厂、青岛第十七中学校办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5304万元。全年共生产电力电缆1583千米,裸铝线吨,布电线年代后期,全市在加强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的同时发展了一批新企业。1986年,青岛电线厂更名为青岛电缆厂并注册“青缆”牌商标,完成了对电气装备用线缆和电力电缆的技术改造,工艺和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并成为机电部定点电线电缆生产厂家之一。同年,青岛第十七中学校办工厂更名为青岛电工材料厂。1988年,青岛红卫电线厂更名为青岛电线年,青岛变压器厂亦开发电磁线吨。同年,新建青岛市市南区振华电磁线厂,专业生产电磁线年,青岛电缆厂与韩国大韩电线株式会社、香港金宝岛电缆公司合资成立的青岛青大电缆有限公司正式运作,主要生产裸线、电磁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布电线等。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青岛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电线万元。全年共生产电力电缆7686千米,通讯电缆435千米,全塑市线万对千米,电线万千米,裸铝线吨,钢芯铝绞线吨,裸铜线吨。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青大电缆有限公司、青岛电力电线电缆厂、青岛电线年的青岛电线一厂宣布破产。同年,前身为崂山区沙子口镇汉河村的村办企业——汉河电线厂改制为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之后,该企业在线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大型企业竞争力纷纷衰退的环境下,连续多年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发展,成为青岛市线缆生产的领军企业,在全国电线电缆制造行业综合效益排名中位居前列。2004年9月,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汉河”牌电缆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建设逐年扩张,电力需求连年增加,城乡电网普及改造等原因,青岛电线、电缆制造业在数量和规模方面有了迅速的发展。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企业92个,从业人员1.0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60人),工业总产值42.68亿元,出货值2.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6.61亿元,利润总额1.71亿元。全年共生产电线亿米,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5216.09对千米,电力电缆2.31亿米,裸铜线吨。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中能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华光电缆有限公司、青岛海润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悠进电装有限公司、青岛三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03亿元、3.31亿元、2.52亿元、2.08亿元、1.68亿元、1.26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30个,工业总产值57.66亿元,出货值2.55亿元,利税总额5.11亿元。

  1978年,青岛的蓄电池制造企业仅有青岛蓄电池厂一家规模较大。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汽车、拖拉机制造业的发展,青岛也相继建立起一批乡镇办小型蓄电池制造厂。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全市乡镇以上蓄电池制造企业共有5个,工业总产值1908万元,年产铅酸蓄电池15.57万千伏安时、干电池1627万只,产品品种有DT、3-Q、6-Q等3个系列、25种规格。当年,青岛蓄电池厂铅酸蓄电池产量达到13.15万千伏安时,占山东省机械工业系统同行业总产量的2/3,居山东省内4个专业厂之首。该厂生产的“曙光”牌铅蓄电池和起动用铅蓄电池,于1983年分别被评为全国一等品和省优质产品。1986~1995年,全市蓄电池制造工业发展较为平稳,企业数量变化不大。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青岛市共有乡及乡以上蓄电池制造企业7个,工业总产值6738万元;原电池制造企业1个,工业总产值128万元。全年共生产蓄电池26.9万千伏安时,原电池197万只。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蓄电池厂、青岛电气设备联合公司、青岛渤海船舶器材厂、青岛骏马蓄电池厂、青岛异型蓄电池厂。进入21世纪后,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存在严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影响较大,成为青岛限制性发展产业。电池生产最早,也是90年代生产规模最大的青岛蓄电池厂,因经营不善于2003年破产。新型蓄电池则开始发展。2001年,澳柯玛集团3000万只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竣工投产,日产量10万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电容总量、循环使用寿命、内阻等主要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电池制造企业14个,全部从业人员3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人,工业总产值4440.1万元,出货值117.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4188.5万元,利润总额-124.3万元。全年共生产蓄电池1531.77万只,酸性蓄电池8200千伏安时、2.46万只,碱性蓄电池1.8万只,锂蓄电池1524.13万只,原电池及原电池组(折R20标准只)160万只,碱性锌锰电池160万只。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该类企业只有位于即墨市北安工业园的青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其前身是青岛电气设备联合公司,是制造生产高低压电气成套设备、变配电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应急电源及各种铅酸蓄电池的专业化公司,蓄电池生产历史达50余年。公司先后开发EPS电源、直流屏、各种动力柜、非标控制柜、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各规格起动用及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等新产品。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1828万元,职工60人。其他一些企业规模很小。

  1977年,青岛电气焊五金加工厂改称青岛煤气用具厂,开始生产液化气钢瓶和煤气灶具。1984年,该厂钢瓶产量达到12.05万只、煤气灶5.09万台。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青岛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燃气用具制造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全年共生产燃气灶67.84万台。主要企业有青岛煤气用具厂、青岛喜马煤气用具有限公司、青岛优源工艺铸造有限公司、青岛琴畅制罐有限公司等。90年代初,青岛市区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开始推广,仅1997年全市全年就推广家用太阳能热水器2万多平方米。为适应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需求,1999年青岛凯特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凯特阳光”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等,并发展成为青岛市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的领军企业。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企业22个(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的器具制造企业20个,其他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企业2个)。全部从业人员67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4人),工业总产值8043.3万元,出货值3.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882.2万元,利润总额52.9万元。全年共生产燃气灶59.35万台,燃气热水器3.25万台,太阳能用具300台,太阳能热水器1.49万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牛牛燃气用具有限公司、青岛凯特电器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553万元、1530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5个,完成工业总产值9710万元,出货值22万元,利税总额317万元。

  1978年,青岛市主要照明器具生产企业有青岛光明灯具厂、青岛灯具二厂、青岛纱管电镀厂等。1979年,青岛纱管电镀厂试制落地灯,当年产2419台。之后,先后研制生产出高档台灯、吊灯、壁灯,并为工矿企业生产工矿灯。据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照明器具制造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865万元,主要从事电光源制造、照明灯具制造和灯用电器附件制造等。全年产照明电器1508万只。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照明器具制造企业29个,从业人员248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3人(高级技术职务33人);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出货值2.25亿元,利税总额510万元。全年共生产民用灯具170万只,灯头30万只,灯座70万只,灯用镇流器7万只,手电筒12万只,灯用钼丝2.34万米。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澳柯玛集团灯具公司、青岛电热照明设备厂、青岛光明灯具厂、青岛灯具二厂等。90年代中期之后,外资企业纷纷落户青岛,加入到照明器具制造行列。1997年,中韩合资企业青岛莱特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卤素车灯、氙气灯等。1998年,韩资企业青岛东洋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白炽灯、卤素灯、汞灯等。2003年,韩资企业青岛亿益灯具有限公司在胶州市大沽河工业园成立,主要生产室内灯具,包括水晶灯、玻璃灯以及其他类型的吊灯、吸顶灯和壁灯等。

  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照明器具制造企业46个(电光源制造企业6个,照明灯具制造企业29个,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制造企业11个)。全部从业人员22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2人),工业总产值1.79亿元,出货值9698.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83亿元,利润总额702.6万元。全年共生产电光源3174.52万只,灯具及照明装置1851.43万套(台、个),灯具镇流器4.6亿个,灯座、插头及插座2.02亿个。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东洋电器有限公司、青岛捷特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亿益灯具有限公司、青岛莱特电器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3331万元、2134万元、1986万元、1787万元。生产照明灯具历史悠久的青岛灯具二厂(建于1968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主要生产“宝光”牌日光灯、节能灯、高压汞钠路灯、庭院柱灯、草坪灯、工矿灯等,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578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6个,工业总产值8.61亿元,出货值1.5亿元,利税总额5214万元。

  1985年,青岛市有乡镇以上其他电气机械制造企业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215万元。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其他电气机械制造企业1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614万元。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27个(车辆专用照明及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企业5个,其他未列明的电气机械制造企业22个)。全部从业人员31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5人),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出货值6933.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利润总额2373.2万元。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青岛京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晶星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青岛捷特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08亿元、2991万元、2134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7.15亿元,出货值4.49亿元,利税总额3108万元。PG PG电子 APPPG PG电子 APP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180776313

微信咨询
PG电子(中国)平台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