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综合性运动会场馆都是最大看点——本次成都大运会全面建成49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
“绿色、节俭、必须”,这是大运会场馆传递出的理念——成都各赛事场馆里都藏有绿色巧思。
“必须”则是严格按照国际大体联对赛事场馆的相关要求编制各竞赛项目的场馆建设要求,避免出现缺项、漏项。
据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专职副部长杜胜歌介绍,“成都大运会坚持节约节俭可持续原则,49个赛事场馆中,36个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13个新建场馆PG PG电子 APP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在极短设计周期的困难下,设计团队从未放弃对技术卓越的追求,经过多轮方案的优化论证,最终实现了建筑之美。”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东安湖体育公园总设计师蒋玉辉也表示。
东安湖体育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湖片区,由“一场三馆”组成,即4万座大型甲级体育场、1.8万座特大型甲级体育馆、3000座大型甲级游泳跳水馆和多功能小球馆。
作为举办开闭幕式的重要场馆,因其美丽的图案和独特的外形被大家称为承载着太阳神鸟的“飞碟”——该场馆具有炫酷的外在美的同时,也兼备节约环保的内在美。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上“太阳神鸟”图案,是经由12540块梯形彩釉玻璃拼装而成,玻璃拼装粘结使用的是绿色建材有机硅密封胶。
首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采用“预制清水砼看台板”,此项新材料100%工厂定制生产,无现浇、无装饰,是目前最为环保的施工方法。
三馆外立面由科技感极强的水平金属百叶构件装饰,以整体统一形式呈现,实现功能空间有机整合。
场馆的金属屋面也藏有科技密码。5.4万平方米金属屋面系统,包含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及装饰铝板系统,达到滴水不漏。
屋面均采用隔声节能设计,内置保温隔热层等13层结构,除具备屋盖作用之外,还可充分节约能源。
施工过程中,运用现场3D扫描,通过BIM建模出图,1:1高度还原现场实际,将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保证设计美感。
据《成都日报》此前报道,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场馆规划方面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审慎进行场地选址和规划,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场馆,最终确定改造提升36个既有场馆,规划设计13个新建场馆,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川省体育馆作为大运会众多场馆中唯一列入成都“城市记忆老建筑”的场馆,30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提升改造,也是此次大运改造场馆中施工难度最大、投资额度最大、工期最紧的场馆之一。
通过植入低碳智能技术,建立先进的灯光照明控制系统、暖通设备、自动消防喷淋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现场馆功能迭代升级。
成都大学体育馆是成都大运会排球项目比赛场馆之一,成都大运会期间,这里将举办18场排球比赛。
本着节俭办赛的原则,成都大学体育馆进行了改造,并且将绿色低碳,环保节俭的办赛理念始终贯穿于改造之中。
改造环节涉及建筑、消防、通风、体育工艺等专项工程,经过改造后,600个平方大小的玻璃采光井充当自然光源,新型玻璃材料可以隔热保温。
位于成都市区北部的凤凰山体育公园是成都大运会新建的核心场馆之一,其冰篮球馆将举行大运会篮球决赛。
据中新社报道,走进该场馆可视化管理平台工作间,一块大屏幕映入眼帘——室内外的温度湿度、电力设备的功率电压、给排水管网的流速水压、照明设备的开关能耗、出入口的人流量等数据均呈现其上。
“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人数以及活动变化,并实时调节空调出风量和设备运转量,来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
该场馆设施设备保障主管魏天佑透露,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该平台使整个体育场馆的能耗降低约15%,设备运行效率提升约20%,设备生命周期延长约20%,运维成本减少约30%。
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会结束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大运场馆惠民行动,结合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推进体育设施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运动场馆普惠开放,多渠道加大健身场地供给,激发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热情,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
49个赛事场馆中,有23个场馆位于学校之中——改造升级学校体育馆对于全面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排球训练场馆原本也是篮球馆,学校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完善了场馆的产权PG PG电子 APP证书。
“既达到了大运会训练场馆标准,也提升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整体品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主任程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