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临近收官之时,就会出现个别地方为完成“双控考核”而拉闸限电的现象。
“坚决杜绝以节能、‘双碳’为名搞‘拉闸限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部分省市节能工作座谈会,发改委人士指出,要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切实做好“十四五”后半程节能工作。
发改委明确指出,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深挖节能潜力,推动煤电、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PG PG电子 APP碳改造,实施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电等设备更新升级。落实好节能审查办法,严把新上项目能效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作为被发改委点名的行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规划了多项法规和标准出台,甚至搭建系统平台,针对焦炉、高炉、转炉、电炉重点工序能效进行对标,目前正在内测阶段。
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8.785亿吨,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18亿吨。
据了解,钢铁工艺流程过分依赖焦炭这一化石能源作为还原剂,钢铁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较高,钢铁脱碳面临较大压力,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与此同时,在钢铁领域的环保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新业态明显加速,科技创新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钢协已经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明确了中国钢铁工业“双碳”六大技术路径。此外,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对国际低碳贸易壁垒,中钢协联合会员企业启动建设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目前已发布2份PCR、35份EPD报告。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务理事、科技环保部主任张永杰透露: “今年,钢协还将启动低碳排放钢标准研究。”
此外,钢协将能效降碳工作定位为继产能置换和超低排放改造两大工程后,覆盖全行业、全产能的第三大工程——极致能效工程。极致能效工程不是简单的节能降本,而是通过成熟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共性难题技术协同研发及系列政策、法规、标准等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与行业协同自律PG PG电子 APP能力提升,以实现极致能效牵引钢铁极致效率、促进行业低碳竞争力提升的一项行业性工程。
为加快推进极致能效工程,钢协组织形成了“三清单、两标准、一系统”工作主线,并出台了《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
“三清单”即技术清单、能力清单、政策清单。2022年12月份钢协发布了第一版技术清单和政策清单。
今年4月份,中钢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征集钢厂能效减碳技术合作伙伴,形成服务钢厂极致能效的能力清单。“征集工作将于2023年6月份完成,后续将开展专家评审及公示征求意见。”张永杰透露。
“两标准”即钢协去年组织行业专家研究制定并发布的《钢铁企业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对标指南(T/CISA 293-2022)》团体标准,以及今年要完成合并修订的GB20256与GB32050强制性国家标准。
“一系统”即数据系统。“是针对焦炉、高炉、转炉、电炉重点工序能效对标开发的钢厂数据填报系统。”张永杰透露,“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始内测。”
氢能路线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本地区重点领域企业装置能效清单、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和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评估工作。
“清洁氢在直接电气化不可行或成本太高的领域脱碳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在净零转型情景中,中国的年度氢消费量从2021年的约2500万吨增至2050年的1.1亿吨。这一增长的最大推动因素是钢铁行业脱碳。电力行业在2050年的氢消费量为500万吨,主要用于备用电源。航运领域的氢应用始于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主要以氨和甲醇等衍生燃料的形式,其年消费量在2050年将达到500万吨。”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主管寇楠楠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中国在能源转型投资方面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2022年投资额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整体投资额的一半。为了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国需要在2025至2030年间将投资额提升2倍至年均10.7万亿元人民币。在2030年后,得益于技术成本不断下降,所需投资水平也将逐渐回落。”
按照推算,中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于2023年、2024年和2029年达峰。到2050年,石油消费量比2022年水平低60%,剩余消费量主要用作原料而非燃料。2050年,天然气消费量比2022年水平低73%。“油气消费量大幅下降,主要受到道路交通运输和工业电气化的推动,这显著降低了中国对进口燃料的依赖,提升了中国的能源安全水平。”寇楠楠说。